招生电话:0838-2654118、2651116
电子邮箱:zhaoban@scpu.edu.cn
邮政编号:618000
学校地址:德阳市泰山南路二段801号
共建单位:四川省经信委×德阳市人民政府
●学校荣誉
□四川省首所公办职业本科大学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单位
□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获得院校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
□全国机械行业先进制造工匠培育基地
□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
□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学校
□高职院校资源建设优势学校
□教师发展指数100所优秀院校
□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100所优秀院校
●历史沿革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始建于1959年,时名“第一机械工业部德阳重型机器制造学校”,是与中国二重、东方汽轮机、东方电机等重装企业一起布点建设的学校。1960~1962年,为配合第二重型机器制造厂等国有大型企业建设需要,经国务院批准,改办为“西南重型机电学院”,培养大学本科学生。1962年,第一机械工业部撤销西南重型机电学院,恢复中专建制,学校改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德阳机器制造学校”。1965年,第一机械工业部将学校移交给第二重型机器厂,与厂办的半工半读技工学校合并,学校定名为“第二重型机器厂半工半读中级技术学校”。1973年,学校更名为“德阳机器制造学校”,隶属四川省机械工业厅。1977年,学校更名为“四川省德阳机器制造学校”。1982年,学校更名为“四川省机械工业学校”。1999年,学校增挂“四川省工程技术学校”校牌。1999年,四川省机械职工大学迁入四川省工程技术学校。200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四川省机械工业职工大学、四川省工程技术学校合并建立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原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四川省机械工业职工大学、四川省工程技术学校、四川省机械工业学校同时撤销。2006年,德阳教育学院整体并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由此,原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德阳市人民政府对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行“省市共建”。2006年,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确立为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2019年,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确立为全国56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之一。2024年1月,教育部发文同意设立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同时撤销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制。
●学校简介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是一所由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公办全日制职业本科高校,隶属于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学校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的“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四川省德阳市,建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的旌湖之畔。千亩校园枕水而建,因势造园,既有芳草萋萋、枝疏叶浓的园林之妙,又有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处传来的琅琅书声……处处透出团结和谐的人文氛围和与时俱进的现代气息。
学校占地1200余亩,在校学生12600余人,教职员工1400余人,其中正高95名、副高258名,拥有“国家万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四有好老师”等6名、“全国技术能手”2名,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2个。聘有数十名国内外著名教授、专家为客座教授,建立有500余人的“企业兼职教师人才库”。开设有43个专业,形成了突出应用与创新的办学特色。
1960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在视察德阳工区时提出“先建校后建厂,先培养人才后生产产品,实行厂校一体”。60余年来,学校始终牢记党的嘱托,扎根西部大地,与重装企业唇齿相依、风雨同舟,积淀了深厚的办学底蕴和鲜明的重装特色。一代又一代师生不忘初心、报效祖国,从火电、水电、核电、风电成套设备,到以C919、四代军机为代表的航空模锻件的制造,续写着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传奇,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四川装备制造业蓬勃发展的战略机遇,坚持体制机制模式创新,确立了“体制创新、开放办学”的先进办学理念,开创了“省市共建、社会共享”的全新办学局面,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职教惠民、服务社会”的辉煌办学成就,构建了“省市共建、资源整合、多方投入、社会共享”的办学格局。
学校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产教融合,构筑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与北京航材院、29基地、中国二重等合作,共建了“航空材料检测与模锻工艺、高温合金切削、工业机器人、冲压发动机先进制造”4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和德阳(西门子)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德阳中科先进制造创新育成中心、四川省农机创新中心、国家科技汇智平台德阳融合中心等平台,经省发改委、经信厅、教育厅联合批准,牵头成立“四川省装备制造业产教联盟”。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协同实施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在机械设计与制造、金属材料、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等领域积累了领先于同类院校的科研与技术服务实力,已逐渐成为区域内试验试制、工艺研究、新产品开发、成果转移转化、新技术应用与推广的重要支点,为航空航天、燃气轮机、海洋工程、智能装备等作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学校“创新装备制造业现代工匠培养模式”成为我省首批全创经验成果之一,被教育部以简报的形式上报党中央、国务院。2017年9月,学校的办学和人才培养成就,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举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2019年9月,该案例入选“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作为全国职业教育的典型,反映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2022年,学校“党建引领产教融合”案例——学生在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实训照片在中央宣传部、国家发改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和北京市主办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中央综合展区展出。继学校人才培养案例照片三次入选国家级大展后,2023年4月,学校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培养高素质紧缺技术技能人才的做法在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栏目《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报道中深度呈现,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职教力量,诠释了学校铭记立德树人初心、增强关键办学能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使命担当。
学校秉承“科学、民主、求实、创新”的校训和“立德树人、精益求精”的校风,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方针,以创新的育人精神为每一位学生求知治学、强化技能、全面发展铺设成长成才之路。模式创新,率先建成“厂中校、校中厂”,探索出制造业“1221”和产学研一体化“1331”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以行业顶尖专家、大国工匠为引领,以工程实验室、大师工作室为平台,传授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和绝技绝活,培养了一大批技术能手、技能大师,毕业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60余年以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12万余名各类人才,涌现出了原全国政协常委、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国家“改革先锋”获得者刘永好和“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何波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站在新的起点,学校将继续传承“班子团结、干部得力、群众齐心”的工大传统,发扬“苦干、实干、拼命干”的工大精神,坚定不移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走政产学研用一体化道路,注重内涵发展,坚持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加强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研究和模式探索,为产业技术变革、社会发展不断培育高层次技能人才,进一步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数据截至2024年9月)
占地面积 | 在校生数 | 毕业生数 | 应届生月薪 | 升本人数 |
1200亩 | 13014人 | 3448人 | 4755元 | 762人 |
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
*数据来源于该校2023质量年度报告
院系名称 | 专业名称 |
机械工程学院 | 本科:数控技术 专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
电气工程学院 | 本科: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技术 专科: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技术 |
材料工程学院 | 本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专科:航空材料精密成型技术、智能焊接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增材制造技术、现代锻压技术、现代铸造技术、分析检验技术 |
建筑工程学院 | 专科: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园林工程技术 |
软件工程学院 | 专科:软件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 |
教育学院 | 专科:学前教育 |
旅游管理学院 | 专科: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旅游管理、旅游英语 |
艺术学院 | 专科: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
外国语学院 | 专科:商务英语、应用英语 |
交通工程学院 | 本科: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 专科: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 |
体育与健康学院 | 专科:健身指导与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 |
*数据来源于该校官网
职业本科专业
数控技术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
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
王牌专业
建设层次 | 专业名单 |
国家级双高专业群 | 数控技术专业群、智能焊接技术专业群 |
省级双高专业群 |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旅游管理专业群 |
国家级示范专业 | 数控技术、智能焊接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 |
国家级骨干专业 | 械制造与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智能焊接技术 |
中央财政支持专业 | 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 |
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全国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点 | 数控技术 |
全国机械行业重点(骨干)专业 | 模具设计与制造、新能源汽车技术 |
省级重点专业 | 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
省级精品专业 | 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
省级教改专业 | 现代物流管理 |
省财政重点支持的示范建设专业 | 市场营销、旅游管理 |
*数据来源于该校官网
*数据来源于该校官网
刘永好,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51年9月出生,四川成都人。196年毕业于德阳机器制造学校,刘永好是伴随中国改革开放进步和成长的民企企业家代表,入选“改革开放先锋人物”,所创立的新希望集团连续16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前茅。集团在全球共有600余家分子公司,年销售收入超1300亿人民币。2008年获称中国改革开放30年影响中国经济30人。2018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入选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2018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民营企业家的优秀代表。
何波,男,1998年进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数控加工技术9801班学习。在校期间,担任学习委员,勤奋刻苦、成绩优异,多次荣获奖学金,优秀干部等称号。2002年毕业后,进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从事数控铣工工作。从业22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地潜心研究、不断创新、精益求精。何波先后荣获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天府工匠、四川工匠、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四川省“十佳”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徐姿静,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91级机修9班优秀毕业生。现任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高级品酒师、高级酿酒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剑南春酿酒工艺第二十六代传人,国家级徐姿静品酒师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
李虎兵,四川和美易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成都市工商联常委,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90级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杰出校友。
集团旗下已有四川达卡电气有限公司、四川变通电力建设有限公司、四川和易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成都品信联行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成都易安心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四川和美致远实业有限公司、四川和美思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7家子公司。其中达卡电气已是四川省名牌产品、四川造全国知名品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变通电力具有送变电工程专业施工二级,国家能源局电力设施一级承装、二级承修、二级承试资质,位居全省电力设施安装企业前20强、民营企业前5强。
武友德,二级教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负责人,数控技术“1+X”职业能力评价标准(数控维修)参与制定者,教育部新一轮数控技术专业标准、精密机械技术专业标准修(制)订小组成员,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数控技术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天府名师,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天府名师,四川省高温合金切削工艺技术工程实验室主任,四川省中职加工制造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四川省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双师型”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四川省职业教育培训专家及培训督导专家,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主任。
冯锦春,教授,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机电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四有”好老师。曾多次获学校“优秀教师”“永好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奖”“优秀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多种荣誉称号,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首届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优秀教材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工作者”等荣誉和称号。
章友谊,教授、博士,国际焊接工程师,全国航空职业教育教学名师。长期从事金属材料焊接领域研究和教学管理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省市级等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检索5篇;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主持建成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和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各1门;先后荣获四川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2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各1项。2023年入选教育部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培养计划。
陈晓慈,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特聘教授,四川省冲压发动机先进制造技术工程实验室首席专家。原二重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主持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项,参与973、863项目各1项。先后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特等奖1项等:
王泽忠,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万人计划-天府名师、二级教授,四川省航空材料精密成型专业教学创新团队领办人,现任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主任,入选德阳市英才计划,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带领团队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
张宗书,教授,国家旅游经济师。西南大学本科毕业理学学士、华东师大区域经济研究生班毕业。旅游管理系创始人,2004年至2016年任旅游管理系主任,现任科研处处长。全国导游资格考试评委,四川省旅游景区评审员,四川省旅游协会理事,德阳市旅游协会副会长,旅游教育分会会长,德阳市社科联评审专家,德阳市规划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德阳市政府政策咨询委员会成员。
曾获“德阳市旅游工作先进工作者”、“四川省优秀青年教师”、“四川省高等学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四川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
司徒渝,博士,研究员,在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任校长、院长、党委书记二十三年,带领学校走出了一条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受到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是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第六届国家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高教学会副会长。